通过撞击压力将富含气体的低质量盘状星系转化为超弥散星系
来源: 【Nature astronomy】 阅读次数: 【850】 发布日期: 【2021-11-04】
Nature
astronomy
https://www.nature.com/natastron/research-articles
Published: 01 November 2021
1. Nature astronomy最新:通过撞击压力将富含气体的低质量盘状星系转化为超弥散星系
Transforming gas-rich low-mass
disky galaxies into ultra-diffuse galaxies by ram pressure
Kirill A. Grishin, Igor V.
Chilingarian天文研究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0-021-01470-5
摘要
在星系团中,微弱的延展椭圆形超弥散星系和更明亮、更紧凑的矮椭圆和透镜状恒星系统非常常见。通过识别年轻的超弥散星系和由明亮大质量恒星组成的矮椭圆类似星系,可以研究这些星系有限的进化路径。通过数据挖掘,本研究发现了11个低质量(2 × 108 M⊙ < M★ < 2 × 109 M⊙)星系,这些星系半光半径较大(2.0 kpc
< re < 5 kpc),并且彗发和Abell 2147星系团中形成了最近淬灭的恒星。所有的星系碰巧尾部都被撞击压力剥离,有当前或近期恒星形成的迹象。深度光谱观测结果显示,旋转的恒星盘中含有质量分数为70–95%的暗物质。很大一部分盘状恒星(10–60%)是在180–970 Myr前可能由撞击压力引发的强烈恒星爆发中形成的。观测到的全球恒星年龄梯度证实了这一假设。在接下来的10 Gyr中,被动进化将把这11个星系中的9个变成超弥散星系。如果假设星系坠落速率恒定,那么在现今彗发星系团中,最明亮的超弥散星系中44±16%肯定是通过撞击压力剥离盘状前身星而形成的。
2. Nature astronomy揭示:好奇号的衍生化实验揭示了火星Bagnold沙丘群的有机分子
Organic molecules revealed in
Mars’s Bagnold Dunes by Curiosity’s derivatization experiment
M. Millan, S. Teinturier生物学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0-021-01507-9
摘要
美国宇航局“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上的火星岩土采样析仪的湿化学实验旨在促进对极性分子如氨基酸和羧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本研究提供了在火星上用N-甲基-N-(叔丁基二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衍生剂从Bagnold沙丘群上舀起的沙粒的成功湿化学实验结果。未检测到氨基酸衍生物。但检测到了化学衍生苯甲酸和氨。存在质谱匹配的衍生磷酸和苯酚,以及几个含氮分子和尚未识别的高分子量化合物。检查了这些化合物的来源,包括可能是火星岩土采样析仪内部背景的化合物。火星上的衍生化实验扩大了火星样品中的分子库,并展示了一个可进一步实现生物或生命前相关极性有机分子搜索的强大工具。
Published: 28 October 2021
3. Nature astronomy发现:基于InSight任务和毅力号火星车的火星撞击实验的地震约束
Seismic constraints from a Mars
impact experiment using InSight and Perseverance
Benjamin Fernando, Natalia
Wójcicka地球科学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0-021-01502-0
摘要
NASA的InSight任务(利用地震调查、大地测量和热传输进行内部勘探)自2018年抵达火星以来,已经在火星表面运行了一套复杂的地震学和地球物理仪器。2021年2月18日,我们试图利用InSight着陆器上的传感器检测毅力号(Perseverance)火星车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下降和着陆时产生的地震波和声波。在地球上,利用载人和无人航天器的数据进行了类似观测,在阿波罗时代在月球上也进行了类似的观测,但此前从未在火星或其他星球上进行过。这是自InSight号开始运行以来,在火星上发生的唯一一次有先验已知条件和独立时间和地点约束的地震事件。因此,此事件有可能用来校准InSight记录的其他火星地震。本研究发现,在InSight的数据中,毅力号进入火星大气层、下降和着陆时没有可识别的信号。然而,登陆窗口的测量结果使我们能够约束距离-振幅关系,来预测行星撞击所产生地震波的振幅,并对火星撞击地震效率(冲击器动能转化为地震能量的比例)设置原位约束。